首页  教科研文献  正文

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发布时间:2009-09-23         浏览次数:126

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学科教学

实施指导意见

(试行)

第一部分  课程理念与课程目标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它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它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学生美术方面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程目标的表述为: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观察、想象、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1.深入学习和理解造型语言,了解美术创作的过程与方法,选用相关材料、技法或现代媒体创造性地进行表现、设计或制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及美化生活。

2.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方法,了解美术某一门类的特征和发展,获得有关的美术知识,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含义和风格特征;陶冶情操,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并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学会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认识美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与社会、自然的联系;发展想象力,促进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学会用美术的方式或结合其他方式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4.学会运用美术展示的知识和方法,有创意地展现美术学习的成果,增强自我表达的意识,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评价他人美术学习的成果;通过以视觉艺术为主的艺术交流,架起与他人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我省的普通高中美术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在课程实验中要正确理解、深刻领会、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确立的课程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目标。既要注重对美术语言以及美术的发展规律等基础性内容的学习,也要让学生比较广泛地接触中外优秀美术作品,拓宽美术视野,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探索人文内涵,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既要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和教学目标的达成,也要注重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既要重视向学生传授比较系统全面的美术学科知识,又要重视跨学科知识的综合,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建构知识及其意义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准,推动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美术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实现和完成。

第二部分  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

高中美术新课程设置5个内容系列和9个学习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了课程的灵活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特点。5个内容系列的“成就标准”,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便于老师们比较、理解、运用,使课程实施更具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9个模块,即: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

 在9个模块中,选修一个模块,修习18个学时可获得1学分,每个高中学生在三年内必须修习3个学分。鉴于“美术鉴赏”对高中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美术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建议在3个学分中采取“1+2”的选择策略,即鼓励学生先选修“美术鉴赏”,以获得1学分,再在其他内容系列中任意选修两个模块获得另外2个学分。同时,建议学生在高中前三个学期中学完必修的54学时美术课程,获得3个基本学分。在以后的三个学期中,学校可以为有兴趣、有需要的高中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和条件。

依据这次高中课程的改革方案,高中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模块是课程结构的基础。

 

 

 

 

 

 

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到学校教学条件、师资等方面的因素,遵循“1+2”或更多模块的教学要求,也要顾及到部分学生从高一至高三美术课程逐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以满足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要求。高中的美术鉴赏模块适合以教学行政班为单位组织教学,而其他模块学生可跨年级、跨班组选课。

一般情况下,在高一上学期或全年开设“美术鉴赏”模块,高一下学期或高二学年再逐步开设其他模块,学校应根据本校师资和场地、设备情况制订一个详细的课程模块和开设计划,市县教育局职能部门和教研室要加强对学校课程具体安排的指导,要把加强选修模块教学实验的研究和指导作为工作重点。

第三部分  把握内容标准

在5个系列9个模块中,“美术鉴赏”系列包括鉴赏基础和鉴赏内容两部分。主要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美术鉴赏对高中学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的作用,所以在高中美术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程标准中建议学生先选择学习美术鉴赏,再选修别的学习模块。

“绘画·雕塑”系列包括绘画与雕塑两个门类,也涉及运用多种材料以及各种造型语言的现代艺术,是以一定的材料和工具,运用造型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美术创造的活动;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与拓展。绘画、雕塑活动能帮助学生认识造型活动的基本规律和过程,提高表现生活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绘画、雕塑是高中课程中具有较强操作实践性的学习内容,其中的绘画更是美术活动的基础性活动,也是我们大多数教师比较擅长的一个教学活动。

 “设计·工艺”系列内容分为设计与工艺两个门类,涉及现代设计领域中最主要的设计类别和常见易行的工艺制作;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设计、工艺活动能帮助学生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广泛地接触材料,培养创造意识,提高操作能力。设计、工艺对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美术教学中受到普遍重视,是高中课程中具有较强操作实践性的学习内容。

“书法·篆刻”系列内容包括书法和篆刻两个门类。书法、篆刻是用中国特有的传统工具和方法,塑造汉字的艺术形象、抒发情感的活动。书法、篆刻活动能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感受中国汉字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书法、篆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凝聚着浓郁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的审美趣味,对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媒体艺术”系列内容模块包括摄影/摄像和电脑绘画/电脑设计两个门类。它是美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艺术领域,是指运用影像设备与技术、计算机设备与技术以及网络资源表达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兴视觉艺术形式。现代媒体艺术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体验现代媒体在艺术表现活动中的独特魅力,提高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媒体艺术与科学技术发展密切联系,它包括以非传统媒材创作的各种艺术作品、艺术活动或艺术事件,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

第四部分  教学实施建议

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应从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出发,学习内容应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高中学生美术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注意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与递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维的能力,努力让学生成为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一代新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选择、组合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使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1.全面落实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美术教学目标是美术课程的根本所在,是美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了美术课程教与学的共同指向,促使师生心理、思维活动同时进行。

2.美术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给学生提供多样的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学会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引导他们理解各民族的文化,激发他们对祖国悠久文化艺术的热爱,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秉承民族风格的优秀传统,激励其发奋创造的精神,学会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学习从世界的角度观察与分析各种美术潮流及其文化背景的方法,逐步掌握理解多元文化的知识和技能。

3.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在主动参与、探究的学习中,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尤其在教学中,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着重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创新精神。在问题的发现中,在想象中,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要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加强美术语言和美术创作规律的学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使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材料,选择具象、抽象或意象等不同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模块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社会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指导学生选修适宜的内容。

5.在高中美术教学的全过程,要贯穿艺术观念和美术术语的学习与应用。对美术技能的学习,教师应注意对作品鉴赏和作品文化含义的引导。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注重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在创作教学中,应创设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创作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作品。在教学中应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把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了解和体验造型艺术的基本规律; 学习认识悠久而伟大的美术文明; 促进个人思维方式的丰富和发展; 带动学生的造型能力进一步提高。

6.强调美术的人文性质。重视美术与生活、文化、学生生活经验、当地资源及其他学科的相结合,采取从体验到理解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真正达到了解及理解他国或他民族文化的目的。注重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研究能力。

7.针对美术学习的特点,倡导多样化的美术学习方式。如: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等。特别提倡“搜集资料→阅读欣赏→讨论探索→实践创造→评价延伸”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注重以小组方式进行问题、主题、案例、情境的研究。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组织、归纳与技能训练,做到理解与练习相结合。同时提倡师生共同构建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

8.要加强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教师应尽可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开展美术学习。并重视学生鉴别、筛选、处理信息资源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吸收时代信息和多元美术的艺术观念,开阔视野,提高美术学习质量。

第五部分  教学评价建议

课程标准要求:“根据高中美术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制订具有开放性、能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指标”。各市、县(区)、校应结合本地实际,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机制,推进学生美术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课程实施质量的监督和监控、调控机制。

(一)评价原则

美术课程评价应遵循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的原则。评价指标中评价项目、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应科学、合理,符合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美术学科的特点和不同模块的内容标准,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能力水平。评价对象的评价,应从整体着眼,涵盖课程目标的各个层面和教学的各项内容。指标条文要明确具体,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注意评价工具的简约、科学、易操作。

通过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建立自信,促进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文化素质及价值判断能力;使教师建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科研能力;使教育行政部门建立有利于教育教学的管理制度,完善美术教育机制和美术课程体系。

(二)评价方法

1.教师教学评价

教师的教学评价在功能上要淡化评比与选拔。在形式上可采取自我评价、教师互评、专家评价、学生和领导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等多种形式。目的上使教师从各种渠道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以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技能,适应高中美术新课程的要求。要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分析与反思,增强教学研究能力。

教学评价应关注从教育思想是否符合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综合业务素质水平、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各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制订适合本校美术课堂教学的评价表。在对老师的教学评价中可从以下方面订出评价指标及打分权重:内容选择、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特色、教学效果等。

2.学生学习评价

树立评价是为了增加自信、促进发展、提高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和美术文化的持久关注和兴趣的观念。要将学生自我评价、同学间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结合起来,体现评价标准的多主体、开放性特点。

考虑学生个体的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基础、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特征等因素,着眼于学生个体纵向进步,结合探索精神、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果等多方面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

利用科学的学习评估体系促进学生了解自我,养成反思习惯,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寻找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表现方式,学会学习。

针对修习模块的不同特点,应采用不同形式的评价,如分数(或等级)、评语、等级和评语结合、学生作品展示等,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教师可结合教学模块内容和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课堂、单元、学期的学习评价表,体现学校特色。

3.学分认定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学分的认定由以下两方面组成:一是学生修习课时记录,此部分由授课教师登记,原则上学生必须全程参加课程修习;二是修习过程反映,包括学生在修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教学活动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参与修习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以及平时成绩等。

根据以上两方面的综合评定结果来决定学生是否获取相应课程模块的学分。